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魯迅

以前不覺得魯迅偉大,只覺得他蠻好玩的。今天讀了酒井直樹的文章,心底真忍不住感嘆魯迅的偉大了。

酒井的文章訴說了一個令人感傷的故事。近代日本,戮力追求現代,裡頭也有許多知識份子意識到西方與現代的問題,他們也努力的找路子批判西方、批判現代,但他們都失敗了。反西方的結果是比西方更西方,反現代的結果是比現代更現代,反對西方的壓迫,卻發展出比那種壓迫更殘暴的壓迫。而這之中,只有一個人,到現在我也只看到一個人,他發出批判現代的亮光,那就是竹內好。

那點亮光,那片浮木,不是別的,就是魯迅提出的「掙扎」,而掙扎的核心是「恐懼」與「絕望」。竹內好用魯迅的鐵屋的隱喻來說明恐懼與絕望:人們在密閉的鐵屋中睡覺,逐漸死亡,是要喚人醒,還是不醒呢?如果你醒來,會看見自己身在鐵屋裡,你找不到路,那裡沒有路,這是絕望;而如果你發覺是有路可走,你得懷疑自己仍在作夢,這是恐懼。

唯有懷著「無路可走的絕望之心」與「懷疑給出的路只是夢境的恐懼之心」,人才有一絲絲的可能對時代提出批判,在歷史的漩渦裡,作出一絲絲的掙扎。

(記20100927讀Naoki Sakai "Modernity and Its Critique: The problem of Universalism and Particularis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

著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