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27日 星期一

史詩

Most Inidan epics begin with a prehistory and end, not with a climactic victory or defeat, but with an ambivalent awareness of the end of an era, The conclusion conveys a sense fo exhaustion, of futiltiy of it all. The Mahabharata, for instance, does not end with the decisive battle of Kurukshetra; it ends with the painful awareness that an age is about to pass.
(p99, Ashis Nandy, The Romance of the State.)
那天詠光看到這段時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我問她嘆什麼氣,她就告訴我這些。一場偉大的戰役通常不是結束在誰輸誰贏,而是驚覺,一個時代結束了,這也是史詩為什麼是史詩的原因了。她說馬丁史柯西斯的《紐約黑幫》就是這樣的故事,黑幫鬥完了,黑幫的時代也結束了,誰贏了?誰輸了呢?聽了覺得好感傷,我說:「這種故事左派一定都不喜歡,因為左派喜歡搞個革命,迎向新時代。」然而,如今,革命的夢也隨風而逝,偉大的故事也成為一則史詩。

史詩讓你深深深深的嘆氣,嘆人在鬥爭中不向命運低頭的偉大,以及,再怎樣偉大,最後一刻仍被「歷史」拋出舞台的無奈與渺小。



詠光說:「咦?我怎麼有嘆氣,怎麼都不記得了,我是不是朗誦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追蹤者

著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