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的某個午後,午覺正酣時,手機響起。電話那一頭是Kanthi:
「拜託你們務必今、明兩天盡一切所能待在家裡,不要出門。不要去center,不要去城裡,也不要去市場,也不要去電影社看電影。明天是Ayodhya的宣判!」她嚴肅地說。
我一頭霧水。「你知道嗎?就是1992年清真寺拆除的事件。」她試著進一步解釋。
1992.是連我這個外國人都難以忽略的數字。
為什麼?因為這個年份出現在每一個地方。它出現在在許多我們讀的書與文章裡。即使這個事件沒有出現,它也常常是許多研究問題意識的起點。就在上一週,Subaltern Studies的大將之一Shahid Amin來演講。作為一個左派的歷史學者,從經濟史做到農民暴動的事件記憶,向來關注的是。但他最近要出版的書,卻是關於一個十三世紀的聖人,關於「征服的記憶」。他說:「要知道,我開始做這個研究時,是1992年。」連杜贊奇(Prasentjit Duara)在完全不相干的關於現代中國民族國家的歷史論著裡,最後一章還是也要回到這個歷史事件。
簡單的先說我當時所理解的故事。八零年代中,國大黨老朽、腐敗的形象日漸失去民心。極右的國族主義運動快速成長,承諾一個「屬於興都教徒的強大國家」。右派的反對黨為了選舉,玩起「尋找聖地」的遊戲。他們說,「如果穆斯林有麥加,基督徒有耶路撒冷,那我們興都教徒也應該有自己的聖地。」那其中之一,就是Ayodhya古城。他們到處散布著宣傳小冊,除了可怕的仇恨穆斯林的言論外,還有著關於清真寺的圓頂下就是羅摩衍那裡的羅摩神的出生地的「歷史證據」。他們說:「穆斯林拆毀了我們的神殿,在羅摩神的出生地上建立他們的清真寺。」相關的穆斯林社群說:「我們社群裡沒有這樣的歷史記載或記憶。」歷史學家、考古學家,紛紛捲入了爭論,文獻的考據與證據的考察。
92年12月6號,在一場政治集結轉變為的暴力攻擊裡,極右派政黨率領大批興都教「志願者」,拆毀了清真寺。在其後幾星期所引發全國各地的暴動衝突中,至少2000人喪生,其中多數為穆斯林。1947年印巴分治後,這是印度國內最大的族群衝突。留下那張經典的照片:人們帶著刀,在清真寺的圓頂上揮舞著衣服,令人怵目驚心。
「我們現在都祈禱著,這情不要再有暴力,並且可以有進步的判決。不要冒險,你永遠不知道,什麼事都有可能發生的。」Kanthi再三叮嚀。
當天下午,外頭似乎仍是風平浪靜,陽光和煦,不時還聽到外頭孩童嬉鬧的聲音,怎麼看都是一個再平常也不過的日子。我們猜想,也許是來自孟買的她太緊張了吧!又或許,如果會亂也許是判決後吧。我們去附近的蔬果攤買了大量的食物囤積在家裡。
晚上收到center總務先生寄來的信,最高法院將判決延後一週。人們開始紛紛猜測著,判決會不會一拖再拖。
Facebook上,穆斯林同學Sabah說:「六十年了!高等法院,給個答案吧。」
岔個題,我實在不喜歡稱Sabah為穆斯林同學,那絕不是我們所認識她的第一個形象。尤其在這個總是被人當成異國風情的國度裡,人太容易被刻板印象簡單的歸類。Sabah年紀比我們小的多,她才剛大學畢業,是我們中心一個介入自然科學領域的計畫的助理。她喜歡榮格與拉岡,會講七種語言,上回一起煮菜小酌,她抓著高粱酒瓶叫我教她寫中文。我們認識的,是對知識總是閃爍著熱情的眼神的Sabah。但我也記得,有那麼一次,上課時,不知為何談到印度一哥明星Shahrukh Kahn主演描述印度穆斯林處境的寶萊塢電影My Name is Khan,她說:「我看到別人叫他Paki那一段,我就不行了」,她的聲音有那麼點的激動顫抖。我後來才知道,她的名字是如何典型的一眼就可以辨識是來自穆斯林家庭。如果記得小時後的地理課本上,文明回教國家馬來西亞東部由兩個島組成:沙巴、沙勞越。那個沙巴,就是我們所認識的Sabah的名字。
Sabah的留言讓我疑惑起來:為什麼是六十年?不是二十年嗎?我開始到處詢問,翻閱報章雜誌。我才搞清楚,原來審判不是為了1992年的暴力事件,是為了土地的所有權告訴。可是這讓我更疑惑了:清真寺不是十六世紀就蓋了嗎?為什麼會有土地所有權的爭議?難不成羅摩神的出生地這種理據,可以在法庭裡改變現代的土地所有權?
原來事情還有更長的史前史。報紙上是這樣說的:這個清真寺是十六世紀在蒙兀爾王朝時期蓋的。在英國殖民的時期,1857年的動亂/起義過後,有一段混亂的時期,一個興都教的領袖開始認為這裡是羅摩神的出生地,在清真寺的前頭(還是外院)開始進行興都教的儀式。兩方似乎也為此告上殖民者的法院,英國人採取息事寧人的政策,反正維持現狀也就是了。印度獨立後,1949年,興都教徒把羅摩神像放進清真寺內,在其中進行禮拜儀式。1961年,清真寺管委會向法院提出侵佔的告訴,開始長期的纏訟。八零年代,羅摩神的出生地問題才演變為政治議題,激化走向1992年的暴力衝突與拆毀。
確定的宣判日期終於宣佈了,將在9月30日下午三點半。報章雜誌上開始預期著:這次應該不會有暴力發生,因為各方、各政黨之間已經有共識了。也有謠傳說,這次應該會是個進步的判決。人們逐漸安心下來,開始猜測法院會祭出什麼「雙贏策略」。
電視上,不同宗教的領袖、各政黨的政治領袖手牽手的在媒體前呼籲和平:
「India United in Peace!」
「India First!」印度優先,他們高喊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