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覺得我媽不是個現代人,而是個鄉下人。
現代人享有「自由」可以口無遮攔、暢所欲言,而像我媽這種以前也「大學生」過、也「女青年」過的人,書架上明明有本簽自己名字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卻不知不覺又彈回去作她的鄉下人。越老越活在不能講、不要問、講不出口與無話可說裡頭。
我媽罵人詞彙少,兇但並不可怕。念碩士班的時候我念書發憂鬱,睡不著覺就吃安眠藥,她擔心的要命,每天出門前都得對著我房間喊上幾次「不要給我吃那個,聽到了沒有!」真的很生氣才會說「不要給我吃那個甚麼安眠藥!」。作了一輩子的藥師,「安眠藥」三個字竟像魔鬼一樣,要說出口得集很大的氣才行。我搞運動時,她再怎麼生氣,罵人永遠是那句:「不要給我搞那些有得沒的!」。
「抗議」跟「安眠藥」一樣難以啟齒,「社會運動」四個字根本不在她的字典裡。
逃家兩三年,總算逐漸拿起勇氣一周回家吃一次晚餐,並且吃完就立刻走人,省得聊太多,也一定要W陪著壯膽。
有一次性別人權協會寄了本大大的手冊到我家,當成演講的小禮物。要走前她把那本書拿來,趁我們還在玄關穿鞋子的時候把握最後機會問:「你們沒有給我在參加這個吧!」我很不耐煩的大聲回答:「沒有啦,這是我給他們講樂生他們才寄這個來」轉身開門就走了。我想,這已經是她勇氣的極限了。
今年拿到簽證後,已經快一年沒回家了。那天在想明年搬去德里,五月會熱到五十度,那時候回家比較好,但W又覺得過年該回去團圓。我說,我家比較不重視這個,不然我過年不回去,五月回去長一點,省一張機票。
打電話回家商量,我爸電話越講越大聲、口氣也越兇說:
「過年回來啊,小妹也要回來,大家聚聚啊。」
「省甚麼錢?不要省那個錢,過年回來,大家聚聚。」
我媽接過電話,口氣鬼鬼祟祟,特別小聲的說:
「好啦好啦,你們自己決定就好了啦。知道不知道?不要管妳爸爸,你們自己去決定就好了。」
我跟她講省錢的考量,她不知道有聽沒聽,只是ㄧ直重複「好啦好啦,妳們自己去決定就好了。」
結果老爸又把電話拿去:「過年回來,大家聚聚,聽到沒有」。我媽又搶去說:「妳們自己決定就好了。」顯然我爸越來越不高興,我媽就神神秘秘的跟他講:「唉呦,不知道人家W的意思啊。她們自己去決定就好了啦。」
後來我就跟我媽說:「W是會回去,我只是想要不要省錢。」我媽就突然鬆了一口氣態度大變說:「喔喔喔,那妳就回來啊。」
掛上電話以後,覺得實在好笑,心想,到底在想甚麼!
這個「妳們自己決定」的「妳們」像是一套她不懂也不該介入、不能跨越的領域(法、規範、禁忌),她不懂也不懂得要去懂它的內容,但竟然就懂得遵守(這個形式),而這個「妳們自己決定」之法,在我媽這個鄉下人身上竟就逐漸地高過她老公的命令與過年回家團圓的習俗。這是甚麼?
我想起了沈從文《邊城》裡的撐船人老爺爺。小說這樣說這老爺爺: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女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块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张。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女儿一面怀了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近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小說的開場,「現代」,(也就是女孩子有自己的心意、追求著戀愛,也就是女孩與城裡的軍人(革命黨人)相遇,)以一個「過去」的方式存在在爺爺的生命中。
那些東西爺爺不去說的,他只是「不加上一個有份量的字眼,只作為並不聽到過這事情一樣,仍然把日子很平靜的過下去」。
「現代」,在過去已經來過了一次,而成了一套禁忌與對「未來」的預感。而「未來」也在這種種預感中,在知道有個法卻不知道內容只能遵守中,悲劇性地到來。對於孫女翠翠的心意,爺爺是不說、不敢說、不得不說、最終說壞了。一連串的「說」使事情滾向悲劇,爺爺最後再也說不清楚地氣悶死了。
新世界撞擊著舊世界,舊世界崩解於新法舊法交會中的交換(意義、關係與物交換)不了。
我常常在想,對我媽來說,我的種種追求自由的反叛究竟是甚麼?在她的世界形成了甚麼東西?我想,也像邊城的爺爺那樣,她們被無形的新法包圍,動輒得咎中只求靜靜地把日子過下去。
現代人享有「自由」可以口無遮攔、暢所欲言,而像我媽這種以前也「大學生」過、也「女青年」過的人,書架上明明有本簽自己名字的《卡拉馬助夫兄弟》,卻不知不覺又彈回去作她的鄉下人。越老越活在不能講、不要問、講不出口與無話可說裡頭。
我媽罵人詞彙少,兇但並不可怕。念碩士班的時候我念書發憂鬱,睡不著覺就吃安眠藥,她擔心的要命,每天出門前都得對著我房間喊上幾次「不要給我吃那個,聽到了沒有!」真的很生氣才會說「不要給我吃那個甚麼安眠藥!」。作了一輩子的藥師,「安眠藥」三個字竟像魔鬼一樣,要說出口得集很大的氣才行。我搞運動時,她再怎麼生氣,罵人永遠是那句:「不要給我搞那些有得沒的!」。
「抗議」跟「安眠藥」一樣難以啟齒,「社會運動」四個字根本不在她的字典裡。
逃家兩三年,總算逐漸拿起勇氣一周回家吃一次晚餐,並且吃完就立刻走人,省得聊太多,也一定要W陪著壯膽。
有一次性別人權協會寄了本大大的手冊到我家,當成演講的小禮物。要走前她把那本書拿來,趁我們還在玄關穿鞋子的時候把握最後機會問:「你們沒有給我在參加這個吧!」我很不耐煩的大聲回答:「沒有啦,這是我給他們講樂生他們才寄這個來」轉身開門就走了。我想,這已經是她勇氣的極限了。
今年拿到簽證後,已經快一年沒回家了。那天在想明年搬去德里,五月會熱到五十度,那時候回家比較好,但W又覺得過年該回去團圓。我說,我家比較不重視這個,不然我過年不回去,五月回去長一點,省一張機票。
打電話回家商量,我爸電話越講越大聲、口氣也越兇說:
「過年回來啊,小妹也要回來,大家聚聚啊。」
「省甚麼錢?不要省那個錢,過年回來,大家聚聚。」
我媽接過電話,口氣鬼鬼祟祟,特別小聲的說:
「好啦好啦,你們自己決定就好了啦。知道不知道?不要管妳爸爸,你們自己去決定就好了。」
我跟她講省錢的考量,她不知道有聽沒聽,只是ㄧ直重複「好啦好啦,妳們自己去決定就好了。」
結果老爸又把電話拿去:「過年回來,大家聚聚,聽到沒有」。我媽又搶去說:「妳們自己決定就好了。」顯然我爸越來越不高興,我媽就神神秘秘的跟他講:「唉呦,不知道人家W的意思啊。她們自己去決定就好了啦。」
後來我就跟我媽說:「W是會回去,我只是想要不要省錢。」我媽就突然鬆了一口氣態度大變說:「喔喔喔,那妳就回來啊。」
掛上電話以後,覺得實在好笑,心想,到底在想甚麼!
這個「妳們自己決定」的「妳們」像是一套她不懂也不該介入、不能跨越的領域(法、規範、禁忌),她不懂也不懂得要去懂它的內容,但竟然就懂得遵守(這個形式),而這個「妳們自己決定」之法,在我媽這個鄉下人身上竟就逐漸地高過她老公的命令與過年回家團圓的習俗。這是甚麼?
我想起了沈從文《邊城》裡的撐船人老爺爺。小說這樣說這老爺爺:
「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分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的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与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伴在他身旁的女孩子。他唯一的朋友为一只渡船与一只黄狗,唯一的亲人便只那个女孩子。
女孩子的母亲,老船夫的独生女,十五年前同一个茶峒军人,很秘密的背着那忠厚爸爸发生了暧昧关系。有了小孩子后,这屯戍军士便想约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从逃走的行为上看来,一个违悖了军人的责任,一个却必得离开孤独的父亲。经过一番考虑后,军人见她无远走勇气自己也不便毁去作军人的名誉,就心想:一同去生既无法聚首,一同去死当无人可以阻拦,首先服了毒。女的却关心腹中的一块肉,不忍心,拿不出主张。事情业已为作渡船夫的父亲知道,父亲却不加上一个有分量的字眼儿,只作为并不听到过这事情一样,仍然把日子很平静的过下去。女儿一面怀了羞惭一面却怀了怜悯,仍守在父亲身边,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后,却到溪边吃了许多冷水死去了。在一种近于奇迹中,这遗孤居然已长大成人,一转眼间便十三岁了。为了住处两山多篁竹,翠色逼人而来,老船夫随便为这可怜的孤雏拾取了一个近身的名字,叫作“翠翠”。」
小說的開場,「現代」,(也就是女孩子有自己的心意、追求著戀愛,也就是女孩與城裡的軍人(革命黨人)相遇,)以一個「過去」的方式存在在爺爺的生命中。
那些東西爺爺不去說的,他只是「不加上一個有份量的字眼,只作為並不聽到過這事情一樣,仍然把日子很平靜的過下去」。
「現代」,在過去已經來過了一次,而成了一套禁忌與對「未來」的預感。而「未來」也在這種種預感中,在知道有個法卻不知道內容只能遵守中,悲劇性地到來。對於孫女翠翠的心意,爺爺是不說、不敢說、不得不說、最終說壞了。一連串的「說」使事情滾向悲劇,爺爺最後再也說不清楚地氣悶死了。
新世界撞擊著舊世界,舊世界崩解於新法舊法交會中的交換(意義、關係與物交換)不了。
我常常在想,對我媽來說,我的種種追求自由的反叛究竟是甚麼?在她的世界形成了甚麼東西?我想,也像邊城的爺爺那樣,她們被無形的新法包圍,動輒得咎中只求靜靜地把日子過下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